王迈“西天取经之西湖气候交易所”个展开幕致辞

开幕式中:

  主持人王昊:欢迎各位嘉宾来到秋风送爽的西子湖畔,共聚一堂,享受当代艺术家王迈先生为我们带来的艺术盛宴。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先生致辞

  马锋辉馆长:首先我代表浙江美术馆,对参加开幕式的各位嘉宾各位领导表示欢迎,并对SIMO International瑞博国际主办的王迈个展开幕表示祝贺。王迈是我们的新朋友,王迈是一位七十年代出生的当代艺术家,但是他已经拥有了多年的当代艺术创作经历,从圆明园到通县到798,这样一个独特的艺术经历,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客观的影响,并且是王迈的当代艺术创作充满了丰富性和多元性。王迈九十年代初的早期作品,他受到了八五新潮艺术运动的先锋思想的影响,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西方外来文化的一种好奇,所以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了诙谐的个性。因此,他的作品创作与前一代艺术家具有一种自然的不同和差异,同时也影响他对自己当代艺术创作主体的选择,王迈自幼习学琴棋书画,到后来画油画,做装置,这种多方面的艺术修炼,培养了他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从而为他带来了全方位的艺术构架,形成了他对作品的客观追求,同时体现了他跨文化,跨空间,跨媒介的艺术创作。今天的展出包括了王迈共19组,近50件作品,可以体现他的艺术追求和他的艺术语言,以及他对当代艺术的探索和实践,也给我们带来了与传统艺术不同媒介的艺术气息。最后祝展览圆满成功,工作顺利。

??

  邹跃进:很高兴来到王迈“西天取经”个展,我曾经为王迈写过两篇文章,王迈的艺术创作从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进行交流,他的艺术发展也是我思考当代艺术的一个个案,我曾经说过,王迈的艺术在当代艺术的潮流里,他具有一种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最重要的体现在他对整个中国和世界发生的所发生的变化的一种持续的深入的思考,在我看来,时间发生的后面,以及对时间暴露出来的当代社会和当代社会的困境,他都有独特的思考,对于这次个展的主题“西天取经”这使我想起佛教的属于“一链三世”,即在一个链条里我们会想到过去现在未来,在王迈的艺术中,他的每一个时间的思考,都放在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中呈现和把握,然后把它文本化,用过去现在包括未来的图像书写和观念,组成对当下问题的直接的表达,所以在我看来,王迈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艺术家,他的艺术表达了他对当代问题的思考,所以他是一个能走的很远的艺术家。

?

  王迈:特别感谢这么多朋友来到我的展览,这几天来,通过与馆长的交流,我才知道,这是浙江美术馆第一次举办当代艺术展。其实浙江杭州对于我是一个充满美好回忆的地方。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参加过一个在浙江举办的全国性书法展览,并且获奖,而在浙江美术馆,我又第一个办了当代艺术个展,我觉得浙江杭州待我这么好,希望我的作品不会让你们失望,特别感谢马锋辉馆长,桑馆长,Simo International瑞博国际赵保华董事长,还有孟广美小姐,李磊馆长等诸位好朋友,你们都是在百忙之中前来,再次向你们表示感谢。

?

  赵保华董事长:各位嘉宾朋友们你们好,非常开心大家来到杭州参加王迈的个展。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每一个中国人也更加自信坚定的融入到世界大家庭中,所以我们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富裕和平发展的机遇,所以当代艺术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大家的视野,并成为关注的焦点,作为当代先锋艺术家的代表,王迈用他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思考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所以非常幸运,王迈这么隆重的个展在美丽的西子湖畔落脚,并且我们有幸参与这场盛宴,在此特别感谢大家的光临,感谢我的工作团队,感谢浙江美术馆、美术报的鼎力支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场美奂绝伦的视觉盛宴。

开幕式后:

  韩晶采访邹跃进:

?

  韩:您对王迈的组品非常熟悉,请您对他这次展览和新作的看法。

  访:我觉得王迈的作品,是他从2001年911事件以后,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3年又有海湾战争以及第二次海湾战争,整个的世界从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一直是王迈关注的中心,用我的说法就是用全球的视野看待资本,科学,WTO,中国南海事件等。这个作品是他这个思考的延续,这种延续里面他看到了,西方主导的,但抹平意识形态的规则所控制的世界背后的问题和挑战,这也是对中国自身提出问题。所以这个作品应该说有一个思考的深度,所谓西天取经包含着唐朝时的西天取经和近代以来我们向西方的学习之间有一个对应。这种对应在我们二十世纪以来解决的问题是我们的一个身体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弱小是我们的贫穷和落后,所以我们向西方学习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解决这个问题当中又带来了更多的问题。王迈思考的通过气候交易所的概念,来表达发达世界和第三世界的不平等关系,所谓的现代化进程在殖民活动中间,已经通过对非西方的资源和占领以及其他方式,来使整个的世界格局对自己越来越有利。中国以及第三世界是后起的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对气候的破坏,地球的变暖所谓的责任就更大,这种责任实际上导致发展更加的不平衡。即所谓的交易所表面上很公平,但是交易所的规则不是第三世界国家制定的,是发达国家制定的。是按照他们发达的水平定的,而且他们的责任还可以转移,比方说将污染性强的工艺转移出去。所以气候交易所包含了这样的含义,当然也包含着资源的重新分配问题。所以他引用马克思的话来比喻这样的问题,实际上还是在更大的意义上,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与西方世界的关系问题。当然他使用艺术的语言,用生活中历史中能找到的语言比较复杂的来表达这个观念。

  王迈作为艺术家,这些思考的转换特别有意思。他利用了过去所有的他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源,比方说古代诗歌,石油的符号,工人和老虎狮子,原始的东西与最现代东西的碰撞,表现了现代文明不同世界的冲突,但是这种冲突不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东西。例如粮食资源的交易规则和定价权在美国纽约。气候交易所也是这个道理,这个定价权在谁手里,谁定标准时关键。所以他用艺术的手法来转换的表现这个视角很有深度。

韩晶采访孟广美:

?

  韩:您对这个展览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作为一个艺人你对当代艺术有什么印象?

  孟广美:其实我认识王迈并不是因为他的作品,而是在生活当中非常好的朋友。所以对于我来说,王迈只是一个单纯的朋友而非艺术家,并且我经常很难把他的身份从朋友到艺术家进行转换,所以我每次看到他的作品都会非常的震撼。因为那个时候艺术家的王迈就出现了,可能这个王迈我并不熟悉,我更熟悉的是坐在大树底下一起聊天交流的王迈。所以今天进入展馆就更加期待。因为从生活当中到作品当中,他都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关注环境的艺术家,特别棒,这又与他生活中的形象相对应。

  韩:您看到这个展览很直觉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访:王迈老师在我们馆也做过不止一次的展览,但这次给我一个完全新的感觉。我觉得他在创作上又高了一个层次了,恭喜。这次展出的都是新作品,但是有一些元素,一直可以看到,比方说石油公司品牌啊,油管啊。

  韩:您怎么看待王迈将社会问题做进艺术作品里,即艺术进入社会,您有什么评价。

  我觉得在这方面王迈老师做的非常好,有时候他会将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给我们关注到,我感觉非常好。

?

  韩:您看到这个展览第一直觉的感受是什么?

  访:我的感觉这一组作品非常有意思,视觉的效果非常好,整体的感觉也很好

  韩:他的作品里有很多关注社会问题,比方说环境与能源,从你的角度认为艺术家介入社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访:我认为艺术家主要是思想和语言上的干预,我认为这个影响不会比其他方面低。

  韩:能聊聊你对王迈个人的印象么?

  访:因为平时朋友太熟了,反而不知道怎么表达

  评论家刘礼宾

?

  韩:你对王迈的新作品有什么看法?

  访:我关注他有两年多了,他在他这代年轻艺术家中,展现了多维度的思维,而且他涉入的深度,包括看待中国时政,中国与世界格局,不是一个一般文化人的角度,而是一个更深层更深入的把握和认识,从他的传统休养里面抽出了很有底蕴的文化元素,与现实之间形成了非常好的交融。我觉得他解决了很多我们面临的如何传统与现实交融,艺术如何介入现实,以及如何向国家发言,向世界发言的问题。从小一点上讲,在艺术作品形式的把握上,包括架上绘画和装置上,我觉得他作为艺术家对细节的把握上都是很到位的。就像邹老师所说,王迈是一个未来具有开放性而且会走的很远的艺术家。

?

  访:我的感受是,在最近一个时期能够做到这样一个,让人有所思考,又和当下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这个展览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一个艺术家如何去思考艺术家的作用。比方说,作品的很多原料来自中国以前工厂里的遗留物或者废品,这个包含很有意义,王迈始终都在思考工业化的题材,甚至是当代社会有关的内容,关于概念性的东西,我们都可以讲很多,但是如何转化成可视的物品甚至是艺术品,这就对艺术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这一点上,王迈做出了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特点,这个印象非常深刻,当然如何从整体上对他的艺术做一个解读,突出他的意义,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王迈从事创作十几年,但是当今艺术的变化太多,艺术家怎么把问题突出的更加深刻,他的作品绝对有一个启发意义。包括他的绘画和装置上都显示了一个艺术家独特的视角,这些都是很多艺术家所不具备的,或者说流行的样式所缺乏的。

?

  韩:你为什么要选择在这张小画前接受采访

  访:这张是《秋冬变幻莫测图》,主要是关于气候题材的,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又看上去很陌生。

  韩:为什么王迈关注气候的作品会引起你的关注呢?

  访:虽然王迈是70年代的艺术家,但是我觉得他的思想结构与60年代的艺术家很接近。他关心的问题都似乎大问题。

  韩:这个跟他当年在圆明园的经历有关么?

  访:他原来写过诗,写过小说,他的思想成熟的比较早。他艺术的历史也很长。

  韩:你怎么看待艺术家跨界的创作?

  访:我觉得对于艺术家这是应该的,因为他必须总是给观众提供新的影响和视觉经验。

  韩:您觉得这次展览有新的视觉经验么?

  访:部分的作品我也是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我很了解,都是很有现实感,很擅于介入现实事件,包括伊拉克战争,能源问题,环境问题。

  韩:您觉得这是不是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的问题?

访:对,我觉得艺术还是有功能的,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它的功能。

  韩,最后悄悄说一句,如果让你提批评,你会怎么讲?

  访:确实还有部分作品我还读不懂。

  韩:好,那一会让他来解密

  韩:请您谈谈对他新作品的看法。

?

  访:我以前看到过部分王迈的作品,但是不是很整体,今天看了这个展览,我觉得他是一个有着很深的古典情结,但是又有着当代视野的,非常有趣味的艺术家。为什么说古典情结呢?因为他从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造诣,这些从他作品的细节中能够流露。当代视野是说他不是一个在传统文化中走不出来的艺术家。由于他生活在当代,具有当代人的精神眼光,所以他能把他的经验文化积累,包括从儿童时代到成人对社会的认知,浓缩到作品当中。所以我觉得这个艺术家,他的艺术与当代整个人的精神倾向非常接近的状态。很有趣味是说他的作品一点都不空洞。在一件作品当中,你可以停留很久很久,我在进门的作品前站了很久,因为所有的细节,都说明这个艺术家在做这个作品中,绝不是在完成一个观念,而是在很多细节上,很多细微的东西上载表达他的人生的趣味性。而且这都是完全出自于内心的喜悦和工作的热情,他不是一种很概念的东西,让我感觉的这是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家。甚至儿童时代的很多趣味都留在作品当中,所以我觉得这是不同于其他一些当代艺术家的地方。你看他的东西,你能看进去,从大的装置的设计,“西天取经”的观念,一直到艺术的细节,引用马克思的话,都可以说明他对中国当代的理解,对中国现在社会的理解,这些在当代艺术家中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个案。

  韩:请谈谈对他作品的认识。

  访:我以前看过他圆明园时期的油画。

  韩:他的很多装置跟他的油画很有关系的,您从评论家的角度,艺术家怎么把他对社会的关注注入到作品里面

  访:艺术家的作品肯定是他对社会的态度,每个艺术家都在用自己的作品表态。不过王迈的表达比较有意思,好玩,反应他的心态很自由。说明他没有收到很多学院规则的束缚,很自由。在今天我们对艺术的看法,可能从制度到机构到规则到理念,都有变化,现在想确定一个最好的艺术,最正确的艺术,今天变得更困难了。但是我的看法是,年轻人不管做什么艺术,只要不越过这个社会的底线,想做什么东西都可以做。做的多了之后大家就可以有一个比较和交流。闭着眼睛不看是鸵鸟的思路,是不对的。王迈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对石油,环境污染都有所涉及,但是这些是虚拟的批判,是艺术中的批判,不是现实中的批判,就像“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他是批判的武器,不是武器的批判。其实这条路线在历史上也有类似的路线,像“boyisi”。对于中国有些艺术家,像王迈这样,思路开阔,具有全球眼光很好。也许一件作品一个展览不能改变世界,但是因为对这个世界增添了不同的东西,使得世界得更有意思,不那么单调,规章化。

  田恺:王迈身上有一种稀有、真实的童贞。在作品上他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较好的融合,包括他对汉唐时代雕塑形象的使用、对木头的改造、在材料上的创新……这些特征都很难能可贵。他现在讨论的话题是他目前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思考,是他这个阶段的思辨结果,我相信只要他一直保有童贞的心态,还会发现更多社会中的问题,以及对成人世界新的看法,并给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一种更新的看待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陆蓉之:王迈是一位全方位的艺术家(Total Art),从他早期的行为艺术,集合艺术(Assemblage)到绘画,雕塑和装置艺术,他的作品自始是一场他精心策划导演的虚拟人生剧场,充满了悬念和讽刺。王迈的作品具备了明显的当代性,而同时展现强烈的中国或东方文化特质,他的作品探讨后文革时代中国社会的转变,中国崛起后和国际强权的竞争,作品充满了预言和寓言性。王迈将成为后文革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随着时间的演进,将愈发凸显他的重要性和代表性,他横跨艺术的所有材质,超越了艺术的分类,从上一世纪末衔接了新世纪,是一位领军人物。

  王广义:在我看来,王迈的艺术的特别之处就是他是一个站在两种文化中间地带的人。我认为王迈的艺术在当代艺术的格局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早期作品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解构式”的阅读。而近期作品则增强了关于神话传说的“虚拟性”与全球文化的非政治性表述。王迈在他同代人当中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越来越呈现这一点。

  叶永青:王迈是个像“红小鬼”一样的人,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在圆明园混,是一个老资格的艺术家,又总是能有不同面貌的新作面世。不论是他的人还是他的作品都呈现出一种鬼马精灵的状态。他的作品语言方式丰富,从不固定角色,并且善于与多种行业发生关联——我不认为这种关联是“跨界”,而是因为他本身具备混杂,容纳传统、现代、东方、西方文化的知识体系,同时,他所选择的材料也总能让人感到意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一批有点文人画水墨味道的作品,上面有宋徽宗字体的书法,也有当时本拉登等新闻的呈现。之后他到798后利用残留的工业用具做成的塔状作品,让我感到很有趣味。他的作品图像与他本人的触觉有关,王迈是一位让人眼前一亮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令人意外的经验与触觉,给人提供了更多艺术的可能性,他的作品让人看到周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是如何被带到艺术之中的。当下的当代艺术就像是在做建筑,不停地建踏、筑墙、拆墙、重建,但我认为艺术还是应该要回到个人,回到一种植物生长的状态。我们毕竟是人,要跟环境发生关系,可以变成种子在不同的土壤中生发出新的可能性的。王迈就具有这种状态。

  张晓刚:王迈是一个自学成才的艺术家,思路广阔,掌握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很强。早期他做的是行为、观念艺术,在我认识他的时候,他的创作已经进入到装置和绘画的领域了。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小伙子很有才”。第一次去他的工作室看到的是一些带有素描感的绘画作品、架上油画,以及几张国画。我收藏过他两件类似现代国画的作品,很有意思。他的做艺术的方式比较后现代,且不拘泥于某一种创作形式,他是真正把自己放在一个当代艺术家的角度上来做作品的。另外,他的作品都透露着对未来的好奇,他对未来的想象又是通过他对童年的一些回忆完成的,感觉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