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的蹤迹 - 王邁的視覺驚奇之旅
陸蓉之/上海當代藝術館創意總監

1972年出生于黑龍江省伊春市的王邁,爲了藝術的追求,像許多中國各地的藝術家一樣,移居北京,當年他是早期聚集在圓明園的藝術群中最年輕的成員之一。原本王邁也像大多數的年輕人一般,爲了圓藝術的夢而努力擠進美術學院的窄門,結果幾經奮鬥未果,他將自己的學習與成長,從現實社會中以實作來汲取經驗。因此,將王邁定位爲自學的藝術家,也並不爲過,這在當今中國當代藝術界其實並不多見。或許,正因爲他未進入學院的框架,反而可以自由自在到社會各各層面去闖蕩,方方面面去學習,也心無懸念地去實驗、去玩耍,從繪畫、雕塑、裝置,一直到行爲、表演藝術,靜態的,光電動力的,他無一不涉獵,久久造就了他日後蛻變成一位全方位的藝術家。

王邁在上一世紀90年代末期的早期作品,反映他受到85新潮藝術運動先鋒所帶領的思路影響,以及他對西方外來文化的好奇向往,而同時又掙扎抵制的矛盾心理。這一時期的創作實驗的成分較高,有時出自於一種直覺、直觀式的反射,甚至不免附和當時新潮運動的一些行爲模式,包括在面對身體作爲媒材來使用的態度,與逃避純粹記錄性的繪畫創作態度方面,在90年代末形成的觀念主導藝術的狂流。但是,由於王邁錯過了85新潮和傳統對立的革命情緒,他的作品從一開始就具有一種詼諧戲謔的遊嬉性,這使他和前一代人自然産生在創作觀念方面的明顯差別,也間接影響了他對題材的選擇。

美國新具象(New Image)繪畫的風潮應該對王邁是有影響的,儘管王邁未能避免西方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的洗禮,也未能逃脫來自西方的觀念主義的魔咒,但是他對於敍事性的繪畫卻情有獨鍾,不但從不反對歷史,而且還不斷回溯歷史,進而操作歷史。王邁從日誌式的塗鴉,漸漸發展出史詩般的張力,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以視覺化的語彙進行神話與傳奇的書寫。這有可能源於他個人對宗教態度,出自於一種對於神明有所敬畏的心理,同時又對於‘神迹’與‘聖物’的存在充滿了懷疑。王邁從小就對物質所塑造的情境,具有與生俱來的敏感度,所以他能夠將各種媒材玩於股掌之間,賦予物質各種隱喻或轉喻式的聯想,乾坤大挪移,他自己玩得樂在其中,而且隨手撚來,顯得十分得心應手。

作爲一位元視覺藝術家,王邁不曾特別強調他作品中的文學性,他也不論斷中國古代的文人藝術(Literati Art)的史觀。他對歷史始終懷抱著欲拒還迎的曖昧態度,卻因爲他對‘詩性’的神往,就像他在創作自述中所表白的那樣,詩歌對他作品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那種在潛意識之中的深層思考方式,既非作品表像上的所謂詩境,更非傳統意義上的詩情畫意,而是一種由才情所折射出來的語言光芒。到後來,王邁乾脆單刀直入從新聞事件、社會現象,挖掘他想要發揮的敍事性題材,儘管過程是漸進的,並非一夕間的遽變。

由於王邁在少年時期背過唐詩、練過書法,這份記憶,使他有別於同代的藝術家。對他而言,歷史的傳承,可以是他創作的衆多選項之一。古代文人琴棋書畫的生活美學的實踐與追求,其實是一個人從內而外鍛煉出整體性、全方位的修養,如此訴諸於精神境界的“藝術修養”,正是世界文明史中絕無僅有的中國特色。王邁在審視歷史、見證歷史的過程中,油然而生的欲望,即是重新判讀詮釋歷史的企圖心,並且用圖像來支配、表達自己的話語權,構成了他全方位創作的基本架構,以跨時空、跨文化的視點,全面反射他所生存的時代。

2001年在美國發生的911事件,不論從人生還是藝術的角度而言,都造成了王邁生命中十分關鍵性的轉捩點。驚心動魄的毀滅,從空飄落的無助肉身,有如揮之不去的魅影,促使王邁躍過他個人小我的生活現實世界的框架,擴大從人類的文化、宗教、政治、環境、能源…等範疇,整體思索人類的共同命運。911事件之後,王邁在網上搜尋到許多關於美國能源政策與中東的衝突,對立雙方的政治謀略,在世界資本強權下,中國的處境,一些沈重議題,一一在他的畫布上展開探索。月球、星空、宇宙和人類升空的太空事業,突然都成爲王邁創作關注的主題,他以各種媒材來表現這些遠離地球的景象,和特殊身份的聯想,以及他對外太空的種種遐想。2001年以後,王邁進入了大敍事的史詩繪畫階段。

許多意想不到的題材進入王邁的畫面,例如行事乖張、殘暴荒淫、惡名昭彰的薩達姆長子烏代,原本是一個陌生而遙遠的形象,因美伊戰爭而成爲新聞焦點,也吸引了王邁的注意。他以烏代的形象作爲自古到今所有暴君的象徵。,而他卻把烏代的形象放在畫面的中心位置,這通常是西方傳統繪畫描繪聖像的構圖形式,類似的偶像崇拜圖像在許多極權專制的國家也都存在。隨著薩達姆政權的倒塌,原本“聖像畫”烏代肖像也就變身成爲人人厭恨的垃圾。王邁喜歡玩弄相反語意並置時的對立和呼應,而在圖像的隱喻和轉喻之間鋪開他的敍事情節,借畫面的背景來傳達一些既真實又虛構的僞現象。

在《北京名勝》系列的繪畫中,王邁記錄的是他所生存最近距離的城市--北京,在非典期間與SARS有關的幾個建築場景,例如北京第一個收治SARS病人的佑安醫院,以及投入抗災的交通大學隔離教學樓、松下彩管廠等等。他中國近代政治宣傳畫的風格,把建築物的主體描繪成馬賽克式的格式化場景的同時,周遭的環境是鳥語花香的鮮亮、健康的旅遊勝地的感覺,。這種利用牆裏與牆外所代表的詭秘錯覺和矛盾衝突,使觀者一時之間難以判斷安全或危險的資訊。王邁將烏代的形象擬作聖像,將抗非典期間的著名建築描繪成聖地,提高到一個幾乎成爲神話的高度。王邁將新聞的影像用西方繪畫的傳統構圖,再現這些人物或場景時,同樣都是玩弄著敍述史實與類比虛構的兩面手法。

入住國營軍工企業798廠區,是王邁創作生涯的另一個轉捩點,他在798舊廠房的大量報廢的工具、機具裏淘寶,找到他創作的原材料。目前聞名全球的798廠區,曾經是中國大陸電子及無線電通信的生産重地,産出新中國的核武器及航太衛星的部分電子原件,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和科技飛速的更新和進步,廢廠和遷廠的空隙中,鑽進來創意人才的螞蟻雄兵,反而使得798廠區因爲藝術而在國際間一夕成名。“798之謎”的系列作品,使用那些淘寶得到生産工具機作爲材料,結合了文革時期的語素,和他想象出來的幻象造型,將白人與佛的鏡子與古代銅鏡般的毛像,又一次以語意轉換的過程,喻示中國科教興國的雄心,和全球化戰略及能源陰謀背景下的文明衝突。

自從2002年王邁獲得亞洲文化協會獎項以來,他的藝術事業發展得十分順利,先後受邀參加了義大利波洛尼亞當代美術館的《亞洲工廠》,法國里昂當代美術館的《魔與道,長征館》,瑞士泊尼美術館的《麻將-烏裏希克收藏展》,捷克國家美術館的《布拉格雙年展》,上海當代藝術館的雙年展《入境-中國雜異美學》,韓國的《釜山雙年展》等等國際大型展覽活動,以及國內外的個展,展出頻繁而聲名鵲起。

王邁近年來的能源主題系列作品,將他的創作帶往更新的高度,他使用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的品牌標誌,在中國傳統型式的宮燈上,在大幅的油畫作品中,王邁再一次發揮他慣有的詼諧戲謔的轉喻手法,隱喻了中國目前在國際能源關係中非常微妙的處境,和西方強權對中國崛起的種種矛盾的心理。《科技之光》描繪兩個小孩,頭背後的聖光是紅太陽,也是石油公司的標誌,和手持龍頭的紅娃兒《天工開物》,一個中國工人和外國工人打鬥的《竹林加油站》,都用到西學中用的“中西合璧”手法,是上一世紀初留洋歸國的大師爲中國藝術革新所遺留下來的傳統,而中國當代藝術風起雲湧的85新潮美術運動,其實也並未超越前輩的方法論。王邁的中西合璧,是禮贊?還是向歷史的詰問與質疑?似乎仍然是他一貫的矛盾對立卻又並置共存的操作手法。《資本國際空間站》可謂是王邁能源議的進入高潮,畫面中將國際間著名能源公司的品牌標誌組成了一道“天河”,正中的畫面,是中國神話的月裏嫦娥,正在接見各種族裔的石油工人,這又是王邁對未來的想象和喻示吧?

王邁在他的創作自述中曾提到,他其實一直想建立一種“整體藝術”的表達方式,所以他對形式的突破,材料的實驗永不鬆懈地追求,最新的水晶玻璃裝置,又開啓了他視覺語言的新境。王邁對中國文人藝術的詩書畫的全面通感構成,中國傳統視覺藝術與文學性的互通款曲,有一種新的認識高點。他同時表示中國不太可能選擇那些純粹由虛擬和非現實所構成的作品爲代表,中國的現實主義根深蒂固,回避或漠視都有損於這些事實的存在,尤其在今日我輩處於前所未見的全球化、資訊爆炸的後現代矛盾而又複雜現實社會之中。

王邁的藝術,是他個人一步一腳印的驚奇之旅,以荷馬爲範本,對歷史進行跨越時空的隱喻與頌歌。

2006年12月

于韓國首爾

   
   
   
 
相关评论: 2006 幻境启示录 - 党丹
 
 
2006 看到表像背後的東西 - 邹越进
 
 
2006 整体艺术家 王迈
 
 
2006 变化中的历史 - 王迈 杨少斌 对谈
 
 
2006 王迈的当代艺术个人史 - 王俊煜
 
 
2006 王迈:穿越时空与"未来佛"相遇 - 周末画报3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