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迈——《过去的未来》

克劳斯•西本哈尔(Klaus Siebenhaar)

施塔克艺术基金会柏林展览记录

如果想要理解中国及其艺术发展,就必须根据年代来思考。王迈是七十年代生人。这一代出生于文革后期,在风云变化、跌宕起伏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这一代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新兴未知的美学和艺术发展潜力、“新浪潮”,也经历了怀疑论、批评方法的洗礼以及政治理想的破灭。王迈的童年就处在这样一个时期——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化在中国相互角力,衍生出形形色色的方式与可能,广大民众跃跃欲试。(主观)经验与(客观)期待、过去的反馈与未来的可能——这些事物的两极——无不从历史哲学和美学层面影响着王迈作品的形式、体裁等方方面面。

莱因哈特•克泽莱克(Reinhart Koselleck)在概念史的“过去未来”部分将经验定义为“当代的过去”,而将期待定义为“由现在描绘出的未来”,为一个可变的、可延伸的却最终无法避免的不同奠定了基础。王迈的社会批判、艺术主题以及美学定位正是起源于这种不同。他从一位当代艺术家的距离视角观察整个世界以及快速巨变的中国现实,他深谙艺术中的恰当时空,因此他能够自信地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面对世界、评价世界。这并非任何肤浅的挑衅行为,而是某种微妙的刺激与内涵、某种间离的运用以及玩笑式的介入。通过这些努力,王迈成功将中国先锋派的精髓与80后和95前剥离开来——对于他这代人来说,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当前的文化遗产。

王迈是一位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他的时空关系永远充满着张力:历史感与现代感遍布空间各处,看似离奇古怪、超越现实、隔绝疏离,却同时充满着梦幻的气氛。当他的人物和主角——无论是小型石油怪、还是童话或喜剧人物、亦或是诗歌中塑造的高大人物——被移植到这些空间中时,似乎都带上了一种困惑与迷茫,却又有种谜一般的优雅。

王迈是一位时间旅行家,他将世界时间以及自然、历史和生活时间交织在一起,从而在时间的永恒性和嵌入性之间创造了一种新奇的悬浮状态。过去、现在、未来也因此以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相互交织——成为记忆、景物、乌托邦。作为一名当代中国艺术家,王迈从未忽视传统,他孜孜以求,不断追寻通往逝去价值的道路。中国文化中的神话和历史元素渗透在流行文化的各个角落,它们构成了某些佳作或艺术中特有的神奇悬浮时间。王迈积极尝试各种艺术流派和形式:油画、混合媒介的绘画、雕塑、多媒体装置、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在这些不同的流派中,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视觉形象和风格。

王迈的宇宙蕴含着一种主观洞见的世界观,汇聚着世界的各种主题与观点,尤其是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深层原因和抽象现象。他的宇宙由图画、物品和装置组成,任何进入其中的人都会立刻被深深吸引、感到兴奋。现实的层次感被消除殆尽,有某种难以界定、难以捕捉的神秘事物蕴含其中。美妙、深渊与恐惧、甚至反感,共存于一体。蕴含其中的历史和社会批判从表皮下渗透而出,要求人们反复的注视。观众被一种不确定感所吸引:他所见并非他所见。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的流行文化教义(“所见即所见”)在这里以一种特别的中国化方式得以修订。每一位接受者都陷入了一种精妙的编织物中,往往是极具欺骗性和迷惑性的参考信息网络。结果,便衍生出无数可能的解读。

在柏林展览上,放置于中央的装置作品在空间中相互连接,与其类似,这一网络的主旨也是无处不在,似乎非常符合其模糊的特质。这一网络是一个多层次的普遍隐喻,超越了不同文化间的特殊属性:它创造生命,却威胁生命,它引诱并破坏,它掩饰并阻碍。网络是人类的工具,它们指引和主导着媒体、社会关系工具、强大的形式或组织。当人们通过王迈的多重指涉网络跨入柏林Löwenpalais 圆形大厅时,他们就会听到一阵轻柔的铃声,这是由数十个交织成网络的小铃铛发出的。它是一种警告、一种引诱还是只是小店中提示有客到来的常见铃声?亦或者,它更多是那种令我们感到安全庇护的巨大的蓝白服装?

四季的交替,轻盈而美丽、奇异而疏离,似乎同样神秘莫测:四幅油画样式各异,它们的标题和图像都在引领观众身临一个童话和神话的世界。.跟随自然时间的交替,四位如花少女——滑冰公主、护士、满载而归的小偷、寻宝者—— 在人造的遥远球体中梦幻般地前行,迷失在记忆中。成长、绽放、凋零——王迈以一种平静深思的方式将这些永恒的主题、这一永恒的循环与狂热而毁灭性的意识形态过程进行对比:自然奉献之,资本毁灭之。

因此,中国艺术家王迈始终是一位穿梭在不同世界和时间中的旅行家——意志坚定、自主独立。


   
   
   
 
相关链接: 王迈:不能满大街全是“活化石” - 雅昌网
 
 
王迈:艺术湮没在世俗生活中,你要把它拿出来 - 新京报
 
 
王迈的《尤伦斯湾海峡》 - 田霏宇
 
 
王迈诗作四首
 
 
城市与自然的轮回 - VOGUE
 
 
慢下来,享受创作 - 艺术银行专访
 
 
【釜山双年展系列专访】王迈:跨越文化的场域的“釜山海峡”
 
 
因地制宜 王迈在柏林搭建“气候交易所”
 
 
王迈——《过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