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迈:要建立一个我们自身的文化逻辑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发起于2006年,旨在对艺术界的艺术现象及市场状况进行年度性总结及展望。评选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公平、公正的评选方法,关注当下艺术市场发展状态的评选模式,使该活动成为众多媒体、艺术从业者及爱好者瞩目的焦点。“第四届 AAC艺术中国·年度(2009)影响力”评选将一如既往依托强大、权威的雅昌《中国艺术品数据库》,以学术建设为核心,以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记录中国艺术界进步与发展的脚印。

“艺术家公益榜”是由雅昌艺术网于2009 年发起,联合全国公共艺术机构,对自1949 年以来,全球华人艺术家向中国公共艺术机构所捐赠作品信息(包括捐赠人、捐赠作品明细、捐赠年代、获捐机构等)进行全景式记录和盘点的公益榜单。

艺术家公益榜将系统整理华人艺术家作品捐赠信息,全面客观反映艺术家历年捐赠作品详情。引导公众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弘扬艺术家伟大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公众有更多机会欣赏优秀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推动公共艺术机构对捐赠艺术品的保存、研究、展示,推动人类艺术财富的有序传承。倡议更多优秀艺术家参与艺术捐赠,完善公共艺术收藏建设。

艺术家公益榜全年动态更新统计数据,并联合逾百家媒体,每年度于“AAC 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颁奖典礼现场,发布最新统计榜单。艺术家公益榜的年度榜单发布必将成为艺术界乃至全社会共同见证的重要时刻。

作为第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提名年度艺术家,王迈发表艺术中国寄语……

 
 

雅昌艺术网:2009年艺术领域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王迈:还是很多艺术家的工作室面临被拆迁的一个困境。对于艺术家来说这肯定是一件灭顶的事情,本来就是金融危机,艺术家的创作、销售渠道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果要把他的工作室拆掉的话,等于安身的地方都没有了,我也一直比较关注这件事情。

雅昌艺术网:您在2009年的时候,有哪些艺术活动是您认为是很重要的,或者是自己印象很深的?

王迈:09年我做了两个个展,一个在东站画廊,还有一个在台北当代的一个个展。同时我也参加了一个在以色列国家美术馆的群展,这个展览是关于种族和人类问题的展览,虽然我没有去现场,但是我看到了一些资料,还是很不错的一个展览,很全面的展现了很多艺术家关于这方面的一个思考。那么耶路撒冷还是一个不停地冲突的地方,战乱不断,所以在这样一个地方有一个群展还是挺重要的,印象很深刻。

雅昌艺术网:这三个展有什么不同之处和区别呢?

王迈:我一般来比较注重地理的语境,一般来说我们从文本上看,是一个上下文的文本关系,我比较注重地理的语境,包括我在东站的展览叫“加油东站”,在台北的展览叫“中国南海油区专线”这样一个和我们共有的一个南海的问题,就是地理的概念进入我的作品之中,这样我可能每一个作品会有一个对当地环境的一个理解、了解,不是所有的东西是万能的,可以套任何空间,面对这样不同的空间和不同地理语境的时候,能对我的思维有一个挑战性的拓展。

雅昌艺术网:2010年,你有什么期待和计划?

王迈:2010年的计划,就是我现在制作的作品《西天取经》,实际上是在反思我们这么多年来的价值观都是面对西方,我们在西方寻求了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寻求完全是因为鸦片战争以后,整个亚洲都被西方的价值观打败了。所以我们才会以“西学东渐”的一个治国方式,包括对科学的迷恋,我们相信科教兴国,科学救亡的一个运动。实际上这次金融风暴之后,我们不得不反思西方的价值观对我们的直接影响,这种危害在哪里。日本其实是一个“西天取经”的受害者。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整个要脱亚入欧或者入美的一个方式,它的整个国家的一个趋势,这样的一个价值观和一个国策的形成,直接导致了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这个国家民族主义的迅速膨胀,这种膨胀就是它企图要建立一个所谓的大亚洲的概念,最后直接导致了二战的失败,付出了一个巨大的代价。战后在美国的支持下,它的经济迅速崛起,在八十年代又突入陷入一个最大的低谷。

它这个时候取得的,我所说的“西天取经”是一个取西方的现代价值观,西方工业革命以后的价值观,通过这样的一个机器,通过工业来振兴国家。这是以前的那个“经”导致了一个惨败,后来金融风暴导致更大的一个危机出来,所以到现在经济还没有振兴起来,可能会遗留很大的问题。中国面临的问题也一样,我们所谓以前说的“西天取经”是去印度取一个可以超度生死的,面对死亡的一个终极哲学问题的“经”,我们今天则取来了西方的金融,包括国家社会的一个基本结构的“经”。我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困境。今天所有这些东西已经露出来了,包括环境问题等。今年全球的气候异常,可能也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所以,我今年这一年的作品,大概围绕着这样的主题来做。

雅昌艺术网:今年“艺术中国”,今年的“艺术中国”评委主席高名潞老师写了一个主题性的文章,题目叫做“逆势而进:融激情、坚毅和建设为一体”,最后主题定在“静观蓄势,战胜危机”请您谈一下您个人对这个主题的看法或者是意见?

王迈:艺术中国这个活动现在看还是很及时的,在我们面临这样一个困境的时候。现在整个当代艺术都处在低谷时期,今天还有这样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奖项,还是很重要的。其实我刚才谈到西方的价值观,今天中国要谈自己的价值观,你最后所有的东西能成立,是因为要建立在你自己的一个文化逻辑上,而不是建立在西方“魔咒”的基础上,其实我们这么多年,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发展上,还是文化上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西方的魔咒,就是西方是真经的制造者,所以我们才要去取经,那么取的这个“经”是什么,我们现在都不知道,也许是一个智慧的幻象,就像《西游记》里里边有一段小雷音寺一样,就是怪物幻化成佛祖的形象,这几个人以为是到了雷音寺,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这个故事非常有寓意,很微妙。所以今天雅昌来做艺术中国这样的一个活动,我想我们要建立一个我们自身的文化逻辑,而不是绝对西方化的标准,今天中国必须要做这种建设性的东西,还是很重要,我希望这个活动能够一直做得深入下去,做的很丰富吧。

雅昌艺术网:您对艺术中国评选的活动有什么样的期待和寄语?

王迈:我觉得还是希望它更加有公信力,这也是一个价值观,就是更加有公信力、更加有影响力。这样综合的活动在中国也不是很多,所以我觉得最后不要把它做得很表面化,还是要有一个公信力,这是我的一个期待。

雅昌艺术网:近年来,许多艺术家将他们大量的作品捐赠给公共艺术机构,为此,今年“艺术中国”推出了一个“艺术家公益榜”这样一个环节,就是把艺术家对于公共机构捐赠作品的具体情况做一个统计,对此您个人怎样看待?

王迈:这个项目,我不是特别了解,但是你一说我大概能理解这个意思。当然肯定资料,包括资讯要汇集得很丰富、很清楚,所以才能评出一个真正有公信力的艺术家公益活动的榜单。我觉得还是很多工作要做得更具体一些,不能泛泛地做,所有的东西都要是自己掌握的信息,非常好,它会鼓励很多艺术家能够做很多公益的活动,真的和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息息相关的人,而不是一个职业,不是一个制造墙上或者是空间里装饰品的人。他是真正地在这种社会公益的建构中和自己文化的建构中,真正做出努力的人。

雅昌艺术网:您认为宣传艺术家捐赠作品对推动社会公益事业有哪些作用?

王迈:艺术家捐赠是立足在我们国家的收藏经费,包括它的渠道过于单一,经费也比较匮乏,这个肯定在西方也一样,也是有很多艺术家去捐赠,甚至更多的是收藏家来捐赠。如果让艺术家自己把很多作品都捐给美术馆,那么艺术家的生存也出现了问题,这个环节还是一个相对单一的小的循环,而不是整个市场,包括文化领域里,它不是一个大的循环,大的循环应该是有若干的点构成的,那么艺术家可能是一个最早的艺术品制造者、创作者的点,中间可能要经历若干环节。把艺术家的作品,直接捐到了美术馆,当然这是一种方式,不要成为一个主流。这个主流还是要在一个循环的里边,包括美术馆组委会董事的制度,美术馆的委员,这些人可能同时也是收藏家,可能艺术家也愿意把作品卖给他们,让他们最后捐给美术馆,这样的一个生态。包括企业的行为来收藏艺术品,捐赠给美术馆,这样的生态可能要更加大一些,艺术家的力量还是要弱一些,因为艺术家肯定要解决一些比较实际的生存的问题,很具体。

雅昌艺术网:您对艺术家公益榜的项目有什么建议或者是希望?

王迈:我的建议是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进来,不仅仅是艺术家。像我刚才说到有一些企业能够立足于这样的收藏,国家也应该有一个相应的政策鼓励这些企业来收藏,比如免税,西方可能也有先例,有成熟的例子,我们这些方面都在建设阶段,有的还是要学习。这样就使这个榜会越来越有影响力,而不是在艺术界内部的自我循环,这个循环不是很有活力的,可能生命力会相对要少多了,比如有一些艺术家可能存不了自己那么多代表性的作品在手上,他最后捐赠的作品,有可能并不都是最好的,当然最好的也许都零零散散的去到各种地方,我希望还是有更有力量的机构做这样的事情。把这个公益榜真正地放射出去,明年可能做成艺术企业公益榜或者是什么榜,拓展开来,不能是一个单一的榜。